【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80万亩盘锦农田采用稻蟹共生模式产生最佳效益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郑阳)7月16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来到“中国生态稻米之乡” “中国北方粮食城” “中国河蟹第一市”——盘锦。多年来,利用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国际级生态示范区优势、创造性地实施稻蟹共生生产模式,盘锦大米、河蟹已成为享誉中外的辽宁礼物,采用这种生产模式的盘锦农田也产生了最佳综合效益。

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兼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河蟹分会会长李晓东博士介绍,1991年该公司首创河蟹稻田养殖模式并不断针对影响河蟹养殖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开发了新品种河蟹稻田综合养殖技术。稻田养蟹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蟹互利共生——河蟹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为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稻田养蟹提升了水稻质量,提高了优质蟹田大米价格,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多重的综合效益。目前这种生产模式在盘锦已大面积铺开,并向全国各地推广——全国推广面积已达到302.7万亩。李晓东博士还特别介绍,目前该公司保有120多个中华绒螯蟹家系,是全国最大、最全的中华绒螯蟹育种中心。
据了解,2020年盘锦市计划完成稻蟹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80万亩,全面推广生态种养方法。并组建由盘锦大米集团、盘锦市粮库、光合蟹业、每日集团等68家企业参与的盘锦大米、河蟹产业联盟。截至2019年,盘锦市大米联盟企业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60.5万亩,占盘锦市土地规模化面积的76%,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联盟企业综合种养面积23.8万亩,占全市稻蟹综合种养面积30%,年销量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形成“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加快了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整理土地搞入股、 三引三回纳人才--村企合作为沈北腰长河村带来好日子2020/07/16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沈阳“稻梦空间”新晋热门景点 每年为农民创收近500万元2020/07/16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数据新闻
更多>>辽沈要闻
- 辽宁重拳出击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
- 2021年辽宁省选调生考试笔试将于3月27日开始
- 21日夜间至23日辽宁将出现寒潮大风天气 中东部气温骤降8~10℃
- 辽宁省2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再次捐献血浆
- 辽宁多举措“稳岗留工” 提供岗位9万余个
- 春节期间辽宁医疗机构门诊接待就诊患者64.2万人次
- 【新春走基层】急诊室里的大年三十儿(组图)
- 【新春走基层】农民工金巨鹏:留在沈阳过年 感谢这座城市给了我奋斗的机会
- 【新春走基层】当文物遇上青春——沈阳年轻讲解员眼中的新乐遗址博物馆
- 辽宁将迎1951年以来最暖除夕 春节假日气温前高后低天气晴好
- 辽宁省司法厅开展离退休干部春节慰问活动
- 辽宁省公布第二批省(中)直部门行政裁决事项基本清单
- 辽宁省博物馆春节期间初一至初六正常开放 精彩展览早知道
- 辽宁气象意义上的隆冬将于明日结束 较常年晚6天
- 新春走基层:“片儿警”刘大哥的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