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的馈赠——盘锦湿地生态恢复加速 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郑阳)9月26日、27日,"辽河生态景观建设"媒体行活动走进盘锦。辽河入海形成的湿地面积占盘锦整个城市总面积的80%——大自然给了这座城市丰厚的馈赠。以湿地闻名的盘锦,其湿地面积之大、生态类型结构之完整、动植物资源之丰富,都居我国沿海岸带湿地首位。尤其是芦苇面积,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近年来,盘锦湿地生态恢复不断加速,湿地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生态恢复加速
在盘锦市“蓝色海湾”项目现场,今年5月完成“退养还湿”、恢复海域原状的滩涂,不到三个月时间,已经长出碱蓬草和绿植,鸟儿也开始飞来;而在2015年完成“退养还湿”的鸳鸯沟西南侧与三道沟之间的湿地,大面积的碱蓬草已经连成片,芦苇和绿植生长茂盛,水流清澈、波平如镜,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令人惊喜。
据介绍,盘锦湿地位于渤海湾的北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诸多河流冲积而成,也称辽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较完好的湿地之一,除水稻田之外,湿地总面积24.9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21.65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6.74%;人工湿地3.3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3.26%。从湿地分布看,除库塘湿地和部分河流湿地外,集中连片湿地在辽河入海口处,主要有羊圈子苇场、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及位于辽河入海口的滩涂海域。
为保护湿地,盘锦1985年建市伊始就成立了盘锦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1987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国务院发文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面积8万公顷(120万亩),占自然湿地面积的50%。2019年更名为辽河口自然保护区。
最近几年,盘锦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强化监测评估、加强管护体系建设、修复退化湿地,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保护湿地的浓厚氛围,强化对外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等工作。
目前,盘锦市正在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拟将现有的11处整合优化为5处,编制完成了《盘锦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
国家林草局、财政部6次将辽河口湿地列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生态补水、湿地生态修复、湿地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的实施使湿地周边群众享受到保护湿地的益处,保护湿地的积极性提高了;湿地退化和岛屿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湿地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重要物种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正在实施的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将有效提升基层管护能力、恢复翅碱蓬湿地192公顷,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湿地精灵
盘锦湿地分布各类野生动物450种,其中鸟类298种,包括丹顶鹤、白鹤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9种,灰鹤、大天鹅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1种。盘锦湿地处在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每年有近百万只水鸟于此停歇和繁殖,有超过500只丹顶鹤在此停歇,是丹顶鹤繁殖分布的南限和越冬分布的北限;也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数量超过10000只;辽河口处还是斑海豹的重要产仔地,栖息有斑海豹300余头。
盘锦湿地在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处于重要地位,深受国内外湿地保护组织关注。盘锦湿地丹顶鹤数量占全球野生种群总数的45%;东方白鹳占全球野生种群数的25%;白鹤占全球野生种群数的20%。同时,区内还栖息着一大批濒危脆弱的种群,如黑嘴鸥、黑脸琵鹭、白琵鹭等。辽河口保护区是不可多得的野生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为维持濒危物种的生态安全,盘锦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盘锦人工繁育丹顶鹤野化基地,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侯军告诉记者:“这个基地的主要工作是让人工繁育的丹顶鹤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这些鹤每天在这里自己练习飞行、它们这个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全球丹顶鹤大陆种群大概也就有五六百只,而且每年随着迁徙途中环境的变化,其数量还在下降。放飞野化的人工繁育丹顶鹤,是为了补充野外种群、维持一个生态的安全。不能看着这个物种灭绝。盘锦湿地本来就有野生的丹顶鹤,所以基地建在这里。”“幼鹤从出生到能放飞大概需要二三年、三四年时间。丹顶鹤迁徙需要父母带着迁徙或者跟野鹤结成伴侣、配对儿后跟野鹤一起迁徙。现在这里的丹顶鹤有一部分是16年的、有一部分是17年的,就是有四年的、有三年的。本来我们今年春天是计划组织一个放飞仪式的,但正赶上疫情那段时间。目前基地一共有两百只左右丹顶鹤,我们准备三到五年繁育成功五百只以上。”
盘锦市持续开展了重要物种监测评估。据监测,目前当地鸟类种类数量由2010年的283种增加到2019年的298种。该市组织开展的黑嘴鸥繁殖地管理、丹顶鹤野化种群建立工作取得巨大成效,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2019年的10275只;2016年以来,成功繁育丹顶鹤150余只。
盘锦市曾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日本黑嘴鸥研究会、澳大利亚环境署、国际鹤类基金会、湿地国际等国际组织共同开展黑嘴鸥、丹顶鹤、白鹤及鸻鹬类鸟类调查与监测工作,目前开展的黄渤海生态区候鸟同步监测和鹤鹳类迁徙种群监测,已引起国内外有关组织的热切关注。2019年,盘锦市与法国卡玛格自然公园建立了姊妹保护区,与韩国济州岛确立“湿地学校”合作互访机制;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七期项目也将在今年年底开展工作。盘锦市目前还正在积极开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数据新闻
更多>>辽沈要闻
- 辽宁重拳出击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
- 2021年辽宁省选调生考试笔试将于3月27日开始
- 21日夜间至23日辽宁将出现寒潮大风天气 中东部气温骤降8~10℃
- 辽宁省2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再次捐献血浆
- 辽宁多举措“稳岗留工” 提供岗位9万余个
- 春节期间辽宁医疗机构门诊接待就诊患者64.2万人次
- 【新春走基层】急诊室里的大年三十儿(组图)
- 【新春走基层】农民工金巨鹏:留在沈阳过年 感谢这座城市给了我奋斗的机会
- 【新春走基层】当文物遇上青春——沈阳年轻讲解员眼中的新乐遗址博物馆
- 辽宁将迎1951年以来最暖除夕 春节假日气温前高后低天气晴好
- 辽宁省司法厅开展离退休干部春节慰问活动
- 辽宁省公布第二批省(中)直部门行政裁决事项基本清单
- 辽宁省博物馆春节期间初一至初六正常开放 精彩展览早知道
- 辽宁气象意义上的隆冬将于明日结束 较常年晚6天
- 新春走基层:“片儿警”刘大哥的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