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全面强化公共交通工具乘用规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郑阳)1月12日下午4点,大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十二次新闻发布会。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连在发布会上介绍,为从各个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坚决筑牢全民抗疫的钢铁防线,大连全面强化公共交通工具乘用规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公共交通工具乘用方面,一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机场、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卫生清洁等防控措施,做好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健康通行码”查验,等候区设置“一米线”,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切实降低人员密度。
二是加强交通工具防护。做好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所有车辆实行出场前及返场后的集中消毒及车辆一趟一通风、清洁、消毒作业,重点对乘客接触频繁的车门、刷卡机、扶手、座椅等部位清洁消毒。每天对车站公共区域开展定时消毒,对乘客经常接触的部位,如车站安检设备、自助售票设备、闸机、楼扶梯把手、电梯轿厢等每小时消毒一次;对车站公共区地面、台阶、出入口大门及其他运营设备设施、卫生间等每天进行五次消毒。出租汽车、网约车实行“一客一消毒”。
三是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司机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员工个人健康监测档案,上岗前和下班后分别开展体温检测,若出现身体不适的应及时就诊并向单位报告。上岗期间规范防护,上岗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若口罩潮湿或达到4小时则更换一次。提示乘客进出公共交通运输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规范佩戴口罩并出示“健康通行码”,对拒不佩戴口罩,拒不配合体温检测和身份查验、乘车登记的,工作人员或驾乘人员可拒绝其乘车。
四是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及指引。车门处张贴明显警示标识提示乘客持健康码、正确佩戴口罩乘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充分利用车载电视等方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五是注重乘客疏导和管理。乘坐公交车时,应尽量分散、保持一定距离,车内乘客达到限乘人数时,应劝导乘客候乘下一辆车;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时,应在后排乘坐,到达目的地后应主动提供发票。乘车时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刷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方面,大连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垃圾分类和清运处理力度,消除卫生死角盲区。对公共厕所、垃圾站、污水口等重要区域、重点部位定时进行全面消毒,做好物流仓储、农(集)贸市场、餐饮等场所消杀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赵连还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从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全面清洁环境做起,切实防止接触性传播,减少家庭传播风险。在家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定期开展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外出回家后要先洗手更衣再接触家人,不将病毒带回家,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乏力、全身酸痛、味觉异常等症状,不要自行服药,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或造成疾病的传播。社区也要加强对多户居住一个单元共用生活设施的管理和健康指导,切实做到人员排查到位,健康监管到位。(完)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数据新闻
更多>>辽沈要闻
- 大连全面强化公共交通工具乘用规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沈阳市单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
- 权威解答: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是100%
- 小家大爱上演着防疫一线上的“全家总动员”
- 上阵母女兵:“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 沈阳查封345件违法违规进口冷链食品
- 大连已连续9天有患者治愈出院、累计出院人数已过半数
- 权威解答:本土新冠肺炎患者不需承担医疗费用
- 大连计划从1月中旬开始启动低风险地区在连高校学生寒假离校工作
- 大连疫情流调溯源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在核心管控圈
- 关于疫情的热点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 大连市疫情源头已初步锁定、传播链条已基本掌握
- 大连连续6天社会面无新增确诊病例 1月11日有6例确诊患者和4个无症状感染者出院
- 此次疫情沈阳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例 无症状感染者1例
- 用生命践行志愿者精神 大连“钢铁战士”那君突然倒在防疫消杀“战场”